文成公主-唐「西海郡王」松贊干布夫人
1300多年前,唐朝文成公主離開繁華的都城長安(今陝西西安西北),西行約3000公里,歷經千難萬險,來到雪域高原,與吐蕃王松贊干布和親,開創了唐蕃交好的新時代。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故事至今還在漢藏民間廣為流傳。
目前分類:未分類文章 (7)
- Jun 11 Mon 2007 10:30
《 文成公主 》
- Feb 11 Sun 2007 22:17
每月理財比例 《很重要喔》
- Jul 26 Thu 2007 17:32
順境學轉舵 商業周刊5/17第 1016 期
順境學轉舵
本篇文章摘自: 商業周刊第 1016 期
|
- Jun 16 Sat 2007 11:28
台灣拜“床母”
08/19/2004/15:16 華夏經緯網
台灣七夕除拜七娘媽之外,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“床母”,二者應有類似含意。生產、育兒,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,因此這類神祇也都是女性神;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,遂構成密切的聯繫,化解了女性在承擔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。“床母”,是兒童的保護神,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,家中有兒童的家庭,在當天傍晚時,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;供品包括:油飯、雞酒(或麻油雞),焚燒“四方金”和“床母衣”,拜床母時不宜太長,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,大約供品擺好,香點了以後,就可以準備燒“四方金”和“床母衣”,燒完即可撤供,希望孩子快快長大,不能拜太久,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。
台灣七夕除拜七娘媽之外,往往也另備小碗油飯到房中拜“床母”,二者應有類似含意。生產、育兒,這都是女性無可替代的職責,因此這類神祇也都是女性神;在女性神與女性信徒之間,遂構成密切的聯繫,化解了女性在承擔母職時的焦慮與恐懼。“床母”,是兒童的保護神,七月七日是床母的生日,家中有兒童的家庭,在當天傍晚時,在兒童睡的床邊拜床母;供品包括:油飯、雞酒(或麻油雞),焚燒“四方金”和“床母衣”,拜床母時不宜太長,不像平常祭拜要斟酒三巡,大約供品擺好,香點了以後,就可以準備燒“四方金”和“床母衣”,燒完即可撤供,希望孩子快快長大,不能拜太久,怕床母會寵孩子賴床等。
- Jun 11 Mon 2007 10:43
大紀元時報-台灣版-電子報 發報日期:2006/07/13 星期四 紀念文成公主進藏 日月山成景點
- Jun 11 Mon 2007 10:39
文成公主 (海華文庫)
正當唐朝繁榮發展的時候,在西部邊境的吐蕃王朝也日益壯大起來。唐太宗貞觀年間,吐蕃國王松贊干布十分仰慕唐朝的文化,為了要和唐朝建立友好的關係,西元六三四年第一次派出使臣到長安訪問。唐朝也派使臣回訪。從此,漢藏兩族的關係就越來越密切了。
不久,松贊干布派宰相祿東贊帶著黃金和寶物來到長安,希望與唐朝通婚。經過祿東贊的努力,唐太宗答應把文成公主松贊干布。太宗並且為公主準備了豐富的嫁妝。於是,文成公主帶著宮女、樂隊、工匠和官吏,在衛隊的護送下,浩浩蕩蕩地向吐蕃行進。松贊干布也親自帶領大隊人馬,在遠處迎接。一行人到了吐蕃的首都邏些城。也就是現在的拉薩市後,吐蕃的百姓們穿著節日的服裝,熱烈地歡迎這遠道而來的王后。